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后,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起点和契机。
“一带一路”的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一带一路”发展是关键
从中国
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客车业一直是其海外市场成长的典范所在。
分析之前的数据,尤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客车业的海外成长不但未大幅受到国际金融形势的冲击,反而因之前的沉淀努力,在受到国内利好政策退市、内需不足、行业不景气的压力下,在海外市场保持了稳中有升,且在出口种类、单车出口额等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样在这个时期,以宇通为代表的中国客车企业应时崛起,自2011年之后实现客车销量的反超。宇通更是连续4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单厂销售量最大的客车企业。
发展是近年来中国客车业的主题。在早期以市场换技术、以实践求生存的成长激励下,中国客车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拉近了与世界一流技术水平间的差距。与此同时,一批有长远眼光的企业,通过在海外市场的扶持、品牌输出和服务跟进,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形象建立了良好的背书,尤其在中东、亚洲、非洲、南美洲等一些没有独立客车工业的市场区域,将中国客车的性价比优势进一步扩大,成为这些区域重要的市场力量。
合作共融创新是手段
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脚步亦刻不容缓。在不少中国客车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中,海外市场也不再仅仅是发展的补充,而是其综合发展的重要一极。在这个阶段,多数企业都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能力走得更远,其海外市场在企业的版图中是否重要已不可或缺。
但是,要想更好更快地参与到世界产业经济的融合,中国客车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态度上的重视,还需要在参与的手段上充分创新,积极实践。
中国
客车业近10年海外出口的经典案例是由宇通创造的“古巴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全方位输出和市场再构建。
在上世纪90年代,受挫后的古巴经济由于实行改革开放而开始连续恢复增长,在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古巴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但就在那期间,古巴多年来的运输能力低下和城市交通紧张制约了古巴经济的发展,也困扰百姓的日常生活。2004年底,古巴政府决定投资十几亿美元,改善国内的交通状况,并把改善交通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古巴的政府部长联席会议更确定了将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列为古巴能源革命第一位。在此期间,古巴部长联席会委托交通部牵头全面规划古巴的交通事业的重建改造,统筹客车的采购、运营及服务,在考察了巴西、韩国,欧洲等地的客车企业后,因为2005年宇通对古巴市场的先期合作投入,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中国。 从2005年第一批客车的出口古巴到如今,宇通在当地的市场保有量已接近4500辆,占据其进口客车量的90%以上,成为当地客车市场名副其实的核心品牌。这背后,是宇通一批批优秀的技术人员赴古巴并与客户联合产品针对性的改进、是宇通在当地建立的强大的配件中心和有力的售后服务跟进、是宇通就算不赚钱也要保证客户运营价值的口碑……自2005年宇通以CKD的方式结束中国客车出口“一锤子买卖”以来,10年来宇通不断刷新自己在古巴创下的出口纪录,并成功做到了产品输出和品牌输出。
宇通在古巴市场的创新成功,具有很强的可参考性,这为我国客车企业走出国门、站稳海外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中国客车业的信心与努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客车共出口8.39万辆,同比增长28.05%,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8.55个百分点,出口量占当年销量比重为14.69%,比上年高出2.76个百分点,出口国家从2013年的144个增长至155个,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国。
而在这个阶段,中国的
客车企业正努力加大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从技术发展来看,一系列包括ABS、ASR、ECP、CAN、全承载等客车先进技术正广范被推广并逐渐成为标配,中国客车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而包括新能源、车联网甚至工业4.0的制造理念也越发受到了领军企业的重视,再加上一些进口零部件的中国式本土落地和消化,使得中国客车的应用技术水平获得了长足进步,已基本符合了国际大多数用户的产品使用需求。
从规模优势来看,以“一通三龙”为代表的中国客车业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正进一步提升,并在市场整合之手的规范下,为中国客车业未来实质性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储备了动力。
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一带一路”下的中国客车业正走向全球拓展的新常态,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