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品鉴赏 > 客车 >
科技赋能加速推动碳中和,上汽大通MAXUS实力铸就氢能行业标杆

来源:上汽大通    作者: 阅读:1603 日期:2021-06-08

2021年全国两会中,“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减少碳排放对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乃至对人们生活、出行方式都会带来深刻变革。6月8日,以“‘碳中和’愿景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正式拉开帷幕。近年来于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落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上汽大通,深度参与此次盛会,全面展示了氢能源技术创新成果,并带来全球首款高端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该车所代表的技术先进性、前瞻性与大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并将对氢能的普及、发展及落地起到促进作用,为实现“碳中和”愿景、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亮相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现场】

氢能源在工业、交通、建筑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能量存储介质,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其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是未来达成“碳中和”愿景的重要一环。应用在汽车领域,相比于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汽车产品,氢燃料电池汽车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负载能力强、加氢快等优势,更适合长距离、重载荷的商业化运营。作为新能源技术先行者,上汽大通MAXUS在新能源领域前瞻布局,提出了ALL3  ROADMAP规划蓝图,率先推动“全能源、全平台、全市场”的全领域新能源战略布局,并已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全能源”正代表上汽大通MAXUS将持续推进“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的全能源技术路线,其中氢燃料电池是上汽大通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并由此不断细化产品布局、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

早在2017年,国际首款燃料电池轻客车型上汽大通MAXUS FCV80便已正式问世,并已在上海、抚顺、佛山、无锡、大连、青岛、长治等地提供日常运营服务,总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继FCV80之后,上汽大通MAXUS更首次将燃料电池技术带到乘用车领域,重磅打造全球首款高端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并于去年北京车展正式上市。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

快速布局氢能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背后,正是上汽大通MAXUS于氢能落地技术领域的不断深耕与积累。以无痕氢动架构为例,其可搭载协同上汽捷氢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零部件复用率达95%,大幅降低氢燃料电池产品的开发周期。其中燃料电池系统满足80~130kW多功率可定制化选配,可适配重卡、轻卡、客车等燃料电池商用车全系车型。以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为例,其所采用的行业领先的130kW燃料电池与70Mpa储氢系统,均可基于无痕氢动架构“复制”到其他类型的车型上。其中,70Mpa储氢系统,为EUNIQ 7带来了出色的续航表现,完美解决了里程焦虑的问题,仅需3分钟,也就是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加满EUNIQ 7的6.4kg高压氢瓶,NEDC续航里程可达605km。

【上汽大通无痕氢动架构】

而作为国内率先研究整车氢安全的企业,上汽大通MAXUS自主完成了主动被动氢安全设计及验证,填补了行业空白,致力于为氢安全国标的制定做出贡献。以在此次展会上亮相的EUNIQ 7 为例,其在氢泄漏安全、碰撞安全和加氢安全等方面均集成了上汽大通最新技术成果,并可拓展应用至上汽商用车版块全系车型。

氢泄漏安全方面,上汽大通创新开发了一套氢安全测试规范,建立了氢泄漏仿真模型,有助于确立氢浓度传感器的最佳布置方案;车辆碰撞安全方面,上汽大通MAXUS结合车型实际情况开发了一套一体式氢系统结构,采用双回路断氢冗余设计,实现了碰撞时毫秒级断氢、并保证氢系统的安全性,达到5星碰撞安全要求;车辆加氢安全方面,EUNIQ 7作为国内首例采用70MPa氢系统的车型,采用红外通讯技术实现车与站的智能互联,实时监测加氢过程中氢系统压力、温度、氢气浓度等状态,保证加氢安全。正是出于种种领先技术加持,及率先于EUNIQ 7上实现全球领先的氢系统中置,EUNIQ 7可满足中国及欧盟全方位碰撞安全防护两大标准,全面守护用户的出行安全。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全面保证加氢安全】

凭借在氢能源领域的技术深耕,上汽大通MAXUS铸就了全球首款高端氢燃料电池MPV EUNIQ 7等出色产品,不仅兼具安全性高、加氢速度快、续航里程长、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性能指标更是比肩全球行业顶尖水平。面向未来,上汽大通MAXUS将继续秉承人、车、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国际领先技术水准,推动燃料电池车技术的落地与普及,实力助阵“碳中和”,用氢能打造更清洁的未来。